热门关键词:百度百度百度

咨询热线:

023-6371-5737

太阳游戏官网·(中国)集团有限公司
中华民族名医像61=沈金鳌:务实求效成大医
浏览量:11116    From: 太阳游戏官网·(中国)集团有限公司    Time:2022-01-10 12:56:27
沈金鳌:务实求效成大医
□ 李敏 中国中医科学院 黄英华 梁永宣 北京中医药大学

作品由张静创作,邵大箴题款,李俊峰提供。
沈金鳌(1717—1776),字芊绿,号汲门,晚年自号尊生老人,江苏无锡人,清代医家。
通儒硕学
沈金鳌生活在清代康乾盛世时期,自幼好学,博览群书,于经、史皆通,且擅长诗文,著有《易经随笔》《左传列国》《毛诗随笔》《体画吟》《离骚读》等。他于乾隆年间中举,可惜后来考进士屡试不第,最后转而从医。他说:“昔人云‘不为良相,当为良医’,余将以技济人也。”沈金鳌师从名医孙庆曾。孙庆曾医术高明,精通临床各科,沈金鳌尽得其传。
有一次,名士周文俊患肝病,医生都按湿证治疗,用了大量燥湿药。周文俊服药后不但未见好转,且出现口干舌燥、牙齿和上下腭发黑、无法入睡等症状,后辗转请到沈金鳌诊视。沈金鳌认为,此证是肝火旺盛,投以平肝清火之剂,周文俊服药后很快便痊愈了。
有人认为沈金鳌之所以医术超群,是由于40岁前专志儒学,为其转攻医学打下了坚实基础。对儒学的深入理解,使他能更好地融汇所学,造诣才能更为高深,临证方能切中要害。
谨本详始
沈金鳌认为,遣方用药或著书立说,都要审慎对待,否则会贻误后世。学医的人一定要从实践出发,不可妄言,他本人也正是这样做的。
明清之际,儿科有麻、痘、惊、疳四大证,其中的痘疹即天花,在当时是一种死亡率比较高的传染病。沈金鳌在其儿科著作《幼科释谜》中,列有惊风、伤寒、麻疹、疟疾、黄疸、水肿、咳嗽哮喘、啼哭等二十四门症候,记载的小儿病证非常详细,可独缺痘疹这一大证。这又是为何呢?
沈金鳌在《幼科释谜》自序中给出了答案。幼科中独痘疹一症,其旨微,其候险,其变化百出。必须有人临证指示,而后才能悉其精微,知其蕴奥。他的老师孙庆曾本来精于痘疹,可惜沈金鳌在受业时未跟随老师亲临痘疹患者家中,也没听到关于痘疹的教诲,所以关于此病症不敢发表见解。沈金鳌认为,虽然他读了很多相关著作,道理上也都晓然于心,但这不等于晓然于手、于目,岂敢口出妄言,所以二十四门中独缺痘疹。
著书立说
沈金鳌不仅医术高超,而且比较全面,精通内、外、妇、儿各科。他治学严谨,务实求效,加之笔耕不辍,先后著成《脉象统类》《诸脉主病诗》《杂病源流犀烛》《伤寒论纲目》《幼科释迷》《妇科玉尺》《要药分剂》。他在医学治学上也秉持儒家思想,认为“人之生至重,必知其重而有以尊之,庶不致草菅人命”。所以沈金鳌将这些著作合为丛书,名为《沈氏尊生书》。
《脉象统类》以浮、沉、迟、数、滑、涩六脉为纲,统27种脉象,条理清晰,脉理透彻。沈金鳌觉得《脉象统类》虽然很详细,但内容比较琐碎,难于记忆,于是又写了《诸脉主病诗》一卷,把27脉主病的详细内容写成了诗句,朗朗上口,便于记诵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将92种病证一一探其由来,究其流传,悉其病症,考其证治,参考了从《黄帝内经》到宋、元、明历代名著之精华,阐发个人诊治的独到见解,较有特色。《伤寒论纲目》以张仲景《伤寒论》原文为纲,以后世医家注解为目,又加入沈金鳌的按语,从中可看到其立足临床辨证,务实求效的精神。《妇科玉尺》体现了沈金鳌为妇科病诊治寻求规矩准绳的初衷。《要药分剂》选取常用药400多种,从功效主治到药性归经,从前人论述到服用禁忌,乃至炮炙方法,皆录入其中。
整部《沈氏尊生书》,不仅体现了沈金鳌对各科的深刻认识,更体现出著者严谨客观、务实求效的态度,展现了他的学术水平和治学精神。